Nov 21, 2015

挑人才就像買東西

吃早餐的時候,不經意瞥見鄰桌客人手上的報紙,幾個關鍵字【薪水、人才、競爭力】立刻引起我的注意(也算是HR的職業病之一...)。

台灣的大環境確實不理想,但除了拉高薪水,我們的人力素質也應該同步提升。
 
我想起三個禮拜前跟一位獵頭好朋友聚會聊天,她向我坦承,目前台灣人才在國際市場上的優勢是CP值高,同樣的薪酬預算,在台灣可以找到比其他亞洲地區國家素質更好的人才,所以很多外商公司的亞太總部,很願意把員額 (headcount) 放在台灣。

我進一步追問,可是上次你們有個Sr. RA Manager (Regulatory Affairs Manager) 的職缺,找很久都沒找到合適的人選呀?

朋友說,沒辦法,我們推薦了好幾份履歷出去,都是資歷完整的一時之選,但英文能力不夠好,與國外主管進行視訊面談後就被刷掉了。老外主管很重視英文溝通,如果連清楚表達都有困難,以後怎麼合作呢?雖然台灣人才有價格優勢,但實力不足還是拿不到好的工作機會。

想想也是。外商公司對於薪酬通常有一定的彈性(Salary range),對於實力相近的應徵者,確實是薪資較低的可能勝出;但同一薪資級距內的應徵者若實力有差距,那麼通常會由實力優的候選人勝出,即使他的薪資不是最低的。畢竟,人才是組織發展的命脈,在預算許可的範圍內,當然要網羅到實力最好的人才。

就像我們買東西的原則:同樣的品質,我們會挑便宜的;同樣的價錢,我們要買品質比較好的。人才市場也是如此,你想以便宜勝出?還是用價值換來更好的價格?

套句我媽以前常講的台灣俗語:「人兩腳,錢四腳」,意思是四隻腳一定跑得比兩隻腳快,人只有兩隻腳,自然追不到有四隻腳的錢。進一步深究,如果錢跑得比人快,人追錢很困難,反過來讓錢來追人豈不是容易許多?那麼,要怎麼做才能讓錢主動來追你?其實答案很簡單,就是自己要有能力

我常常跟同事分享的觀念是,務必要讓你的 Capacity 超過你的 Compensation(實力超越薪資)。如果你領的是助理職的薪水,卻有能力持續做出專員職的品質,你就替自己在市場上創造了優勢地位,就算目前的公司沒辦法提供更好的舞台或讓你繼續成長,你也能很輕易地帶著一身好功夫到其他公司發展(或被挖角)。相反地,如果一個人領的是專員職較高的薪水,做人做事的表現卻遠不如助理,那反而是把自己的路給走窄了,留在原處可能覺得沒有成就感(或充滿危機感),想要出走卻受限於薪資而無法有更好的發展機會。

Last but not least, 除了「看得到的」的鈔票金錢,那些「看不到」的公司文化、管理階層領導風格、同事互動、彈性自主、教育培訓機會、職涯長期發展性等等,往往更為重要,卻也更容易被人們忽略。

從25歲進入職場到65歲退休,有長達40年的職涯,佔據我們人生大半的青春。請停下來真誠地面對自己,你想要怎麼樣的未來?你要怎麼設計幾年後的不一樣?現在開始累積實力,永遠不嫌晚。

PS1. 內文提到「實力」,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具體內容仍要看個別產業或職務需求而定。例如英文能力對外商公司是必要條件,但只有英文能力強還不夠,得具備該職務所需的專業知識與經驗才行。我就曾經在面試時,篩選掉一位英文很流利的應徵者(雖然國外主管很欣賞他),因為專業知識與職務要求落差太大。

PS2. 我想透過HR工作,幫助更多台灣人才登上亞洲或國際的舞台。現在網路發達,只要有實力,不論是否離鄉在外,一樣可以做出貢獻。

延伸閱讀:在你月薪 22K 時,做月薪 50K 的事! 或者顛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