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 1, 2013

選擇校系之前,先探索自己


本圖取自Cheers雜誌臉書官方粉絲團
2013.11.29
在學校擔任教職的學妹在臉書上發文,替一位大四推甄上研究所的小朋友徵求校系選擇意見,表現優秀的小朋友同時獲得台大、交大、清大等相關系所錄取,但不知如何抉擇起,因為每個學校各有利弊。


讀完學妹的留言,第一個浮現腦中的,是某次Cheers雜誌舉辦的演講活動,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與新浪網創辦人蔣顯斌的對談(請看這裡),簡立峰說:
「愈早知道自己要什麼的人,是幸福的;愈晚熟的人,只能按照社會規範走,慢慢體會這條路適不適合自己。」

「20年前,有個女孩送我一封信,她說:「樹林邊有兩條路,我選擇了一條,卻遠遠望著另外一條。」

我不知道我是她選擇的那條,還是她沒選的那條。

20年後,我才知道,如果你有兩個選擇,絕大部份的人都會失望。因為你只能選一條,當你遇到困難時,會覺得你做錯選擇。

小朋友的為難點,在於他想知道「清大XX所」和「台大XX所」,哪一個客觀上會是比較好的選擇,所以列出了所有可能的選項,例如校風、生活型態考量、開支、離家的距離、未來就業前景等等,希望權衡分析之後,找出一個比較好的答案。

這樣的思維方式有二個盲點,

第一,基於未來的不可預測性,我們不可能把所有變數拿來做評估。假設現階段我們找了十個最重要的因素來比較,得出A優於B的結論,但若干年後,第十一個、第十二個重要因素出現時,可能B反而才是優於A的選項了。

第二,就算我們比得出客觀上較好的選擇,這也不保證未來小朋友的人生會按照那樣的劇本演出,因為主觀的因素比客觀更重要。從好學校畢業讓我們有一張漂亮的履歷表,但能否在職場上閃耀,看得卻是之後的投入與表現。

我同意,這一類奢侈的煩惱是很多資優學生會遇到的問題,從人力資源角度,我通常會建議年輕朋友由內而外,從以下幾個面向思考:
  1. What are you passionate about?
    你對什麼有熱情?熱情是動力的來源,也是在我們遇到低潮或挫折時,支撐我們的力量。如果你不愛做研究卻選擇念博士班,這一路知識探索的過程不是享受反而是折磨。
  2. What are you good at? 你擅長什麼?
    天賦是老天爺給的禮物,別人做起來很費勁的事,你卻可以輕鬆完成,代表這裡有豐沛的資源等你去開發。把天賦閒置,卻拼命去競逐一項我們不擅長的事,豈不事倍功半?
  3. 人生是申論題,不是選擇題。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或轉捩點,沒有對或錯的選擇,找到自己熱情與天賦的交集,全心投入,便能活出最好的自己。
這樣的回答可能有些抽象,但我真的覺得,由內而外的探索,比起由外而內重要得多。希望小朋友能多花一點時間探索自己,而不是僅僅仰賴外在的資訊來做決定。

在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故事中,愛麗絲跟貓有一段對話:
"Would you tell me, please, which way I ought to go from here?"
"That depends a good deal on where you want to get to," said the Cat.
"I don't much care where –" said Alice.
"Then it doesn't matter which way you go," said the Cat.
我想給小朋友的鼓勵是,「清大XX所」和「台大XX所」選哪個都很好,因為,成功的關鍵在你,不在學校。The best way to predict your future is to create it.